“病毒也能AI设计?”没错,这事儿真的发生了,而且就在斯坦福大学的实验室里。
一批从来没在自然界出现过、完全由人工智能“敲代码”写出来的病毒,正儿八经地培养出来了。它们的目标只有一个——消灭耐药大肠杆菌。9月17日,相关论文上线bioRxiv,虽然还没经过同行评议,但圈里已经炸开了锅。nature杂志已率先发表news文章!
“写”个病毒有多难?
过去,AI顶多帮忙设计个DNA片段、蛋白质小部件。这回,斯坦福团队直接让AI“写出来”——一整条病毒基因组,5 386个碱基、11个基因,还得保证能感染、能复制、能杀菌。
模板用的是最简洁的ΦX174噬菌体。团队先让模型Evo 1、Evo 2刷完200万条噬菌体基因组“题库”,再专门训练怎么生成能收拾大肠杆菌的版本。
它们不是进化产物,而是人工智能一行行代码“写”出来的生命蓝图。这批病毒能精准识别并杀死多种耐药大肠杆菌,为日益严重的抗生素耐药危机提供了全新武器。
“这是AI第一次连贯地写出基因组级别的序列。”论文通讯作者、斯坦福计算生物学家Brian Hie说。他的同事Samuel King进一步展望:“下一步,就是AI生成完整生命体——当然,还需要大量实验突破。”
从代码到噬菌体
AI一口气生成了数万条候选基因组。经过层层过滤,302条被判定“理论上可行”;化学合成后,它们被送入大肠杆菌体内“孵化”。最终,16株全新噬菌体成功复制、裂解宿主,其中“鸡尾酒”组合甚至能杀死野生ΦX174奈何不了的三种耐药菌株。
“结果出乎意料,”King回忆,“这意味着AI有望在噬菌体疗法中成为加速器。”
安全与伦理:提前系好“安全带”
AI设计病毒是否会打开“潘多拉魔盒”?论文共同作者、海德堡大学生物物理学家Kerstin Göpfrich指出,“双重用途”困境并非AI独有,“任何生物突破都可能被滥用,关键是如何建立治理框架”。
团队已主动设置多重防火墙:
训练数据剔除所有真核病毒,确保模型不会“自学”出感染人类的病毒;
实验选用的大肠杆菌及ΦX174均为实验室安全菌株,有数十年安全使用记录;
全程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(NIH)生物安全指南下操作。
冷泉港实验室计算生物学家Peter Koo认为,这套“AI+实验过滤”的闭环流程,为今后更复杂的基因组设计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。
未来展望
抗生素耐药每年造成全球逾百万死亡。传统噬菌体疗法受限于天然噬菌体谱窄、筛选周期长,而AI可在几小时内“量身定制”新病毒,大幅缩短研发时间。Hie透露,团队已着手针对肺炎克雷伯菌、铜绿假单胞菌等“超级细菌”展开新一轮设计。
从AI写蛋白,到AI写基因组,再到AI写生命——合成生物学正迈入“生成式时代”。正如Göpfrich所言:“这是一个即将爆发的领域,而我们刚刚看见第一束光。”
参考链接:
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d41586-025-03055-y
文章信息来源:生命科学前沿 公众号